肛瘘早期症状可能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局部红肿、异常分泌物、排便不适及低热等症状。
1、局部疼痛:
肛瘘初期常出现肛门周围持续性隐痛或刺痛,排便时疼痛加剧。疼痛可能放射至会阴或臀部,久坐或受压后症状加重。日常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避免辛辣饮食刺激。
2、皮肤红肿:
瘘管外口周围皮肤呈现片状红肿,触诊有硬结或条索状物。伴随局部温度升高,可能形成小脓疱。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穿透气棉质内衣减少摩擦。
3、分泌物渗出:
瘘管外口间歇性排出脓性、血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内裤常有污渍。分泌物可能带有粪臭味,刺激皮肤引发瘙痒。建议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使用碱性肥皂。
4、排便异常:
因炎症刺激可能出现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或大便变细。部分患者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排便时可见少量鲜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火龙果等有助于改善症状。
5、低热乏力:
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37.5-38℃低热,伴随全身倦怠、食欲减退。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需卧床休息并监测体温,若持续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脓肿形成。
肛瘘患者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每日进行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饮食选择南瓜、山药等健脾食材,忌食酒类及油炸食品;出现肛周持续跳痛、高热寒战等症状时需立即就诊,警惕肛周脓肿等并发症。未规范治疗的肛瘘可能反复发作,建议早期进行肛肠专科检查明确瘘管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