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可能由龋齿未及时治疗、牙髓炎扩散、牙齿外伤、牙周炎波及、医源性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根尖周炎是牙齿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现为牙齿咬合痛、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等症状。
1、龋齿未及时治疗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被细菌侵蚀形成的病变。当龋坏未及时充填治疗时,细菌可向深层扩散感染牙髓,继而通过根尖孔侵犯根尖周组织。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冷热刺激痛,后期发展为自发痛。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检查牙齿,发现龋齿应立即进行充填治疗。
2、牙髓炎扩散
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的炎症,多由深龋或牙齿隐裂导致。炎症未控制时可通过根尖孔向根尖周扩散,形成根尖周炎。典型症状包括夜间痛、放射性痛。急性期需开髓引流,慢性期可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常用治疗药物包括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
3、牙齿外伤
牙齿受到撞击或咬硬物可能导致根尖部血管断裂,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后可引发根尖周炎。外伤后牙齿可能出现变色、叩痛。轻度损伤可观察随访,严重者需根管治疗保存患牙。外伤后应及时就医拍摄牙片评估损伤程度。
4、牙周炎波及
重度牙周炎时,牙周袋内的细菌可沿牙根表面向根尖方向蔓延,导致逆行性根尖周感染。患者常伴有牙龈出血、口臭、牙齿松动等症状。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必要时配合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药物。
5、医源性操作不当
根管治疗过程中器械超出根尖孔、消毒不彻底或充填材料刺激,可能引发化学性或机械性根尖周炎。表现为治疗后持续胀痛或咬合不适。预防关键在于规范操作流程,术后出现异常症状需及时复诊调整。
预防根尖周炎需定期口腔检查,发现龋齿或牙周病及时治疗。避免用患牙咬硬物,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清洁。急性发作期应进食温软食物,用生理盐水漱口减轻肿胀。根尖周炎可能发展为根尖囊肿或颌骨骨髓炎,出现牙齿松动、面部肿胀等症状时须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