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高可通过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药物治疗,可能与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1、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该药物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单独使用低血糖风险较低,常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肥胖患者尤其适合使用。
2、格列美脲:
格列美脲属于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作用。该药物降糖效果较强,需注意可能引发低血糖,建议从小剂量开始使用。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3、西格列汀:
西格列汀为DPP-4抑制剂,通过延缓肠促胰素降解、增强胰岛素分泌来调节血糖。该类药物不增加体重,低血糖发生率低,适合老年患者使用。可与二甲双胍联用增强疗效。
4、胰岛素治疗:
当口服药控制不佳时,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可有效控制空腹血糖。胰岛素治疗需密切监测血糖,避免剂量过大导致夜间低血糖。注射部位需定期轮换。
5、联合用药:
二甲双胍联合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可协同降糖,后者还具有减重、降压的额外获益。用药方案需个体化调整,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评估疗效。
控制空腹血糖需药物与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藜麦,限制精制碳水摄入。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每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出现视力模糊、伤口不愈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