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R和ESD是两种常见的内镜下微创手术方式,主要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或癌前病变的切除,区别在于切除深度、适应症范围和技术操作难度。
EMR即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通过黏膜下注射液体形成安全垫后,用圈套器切除病变组织,适用于直径小于20毫米的黏膜层病变。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但可能存在切除不彻底或病灶残留的风险。术后并发症较少,常见的有出血和穿孔,恢复期通常为3-5天。
ESD即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采用特殊电刀逐层剥离黏膜下层,能完整切除较大或深层病变,适应症包括直径超过20毫米的病灶、黏膜下浸润可疑病变等。该技术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但可提供更完整的病理标本,降低复发概率。术后需密切观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恢复期约需7-10天。
选择EMR或ESD需根据病变大小、浸润深度及医生评估决定。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遵医嘱定期复查内镜。两种手术均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操作,患者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等检查,术后注意观察排便颜色及腹痛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