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常见治疗药物包括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和抗胆碱能药物。
1、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
尿频若由尿路感染引起,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和磷霉素。这些药物能有效杀灭细菌,缓解尿频症状。尿路感染通常伴随尿急、尿痛等症状,及时治疗可避免病情加重。治疗期间需多饮水,促进细菌排出。
2、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频: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尿频的常见原因,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多沙唑嗪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部肌肉,改善排尿症状。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可缩小前列腺体积。症状严重者需结合两种药物,或考虑手术治疗。
3、膀胱过度活动症引发的尿频:
膀胱过度活动症表现为尿急、尿频,抗胆碱能药物如索利那新、托特罗定可抑制膀胱不自主收缩。这类药物可能引起口干、便秘等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行为训练如定时排尿、盆底肌锻炼可辅助药物治疗。
尿频患者日常需限制咖啡、酒精等利尿饮品摄入,避免憋尿。适量运动如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功能。夜间尿频者睡前两小时减少饮水。长期尿频或伴随血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预防尿路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