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需通过专业医学检查确诊,常见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
临床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医生会观察口腔黏膜颜色变化、溃疡形态及质地,触诊判断肿块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典型口腔癌溃疡呈火山口状,边缘隆起且基底硬韧,可能伴随颈部淋巴结肿大。检查范围涵盖唇、颊、牙龈、舌体及口底等区域,尤其关注长期不愈的白斑或红斑病变。
影像学检查:
CT或MRI可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血供特点。超声检查适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评估,PET-CT则用于全身转移灶筛查。影像学结果可辅助判断临床分期,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病理活检:
组织病理学是确诊金标准。通过钳取、穿刺或切除等方式获取病变组织,经染色处理后观察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像等恶性特征。活检时应避开坏死区域,确保取材足够深度。免疫组化检测可进一步鉴别肿瘤类型,如鳞癌标志物P40、P63阳性表达。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戒烟限酒避免槟榔咀嚼。均衡饮食增加维生素A/C摄入,定期口腔科检查。发现口腔溃疡超两周未愈、黏膜白斑增厚或不明原因麻木时及时就诊。高危人群每半年进行专业筛查,早期病变可通过冷冻、激光等微创方式干预。术后患者需加强张口训练与语言康复,定期随访监测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