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弓形虫检查可通过孕前筛查、孕早期检测、孕中期复查、孕晚期监测、新生儿脐血检测等方式进行。弓形虫感染通常由接触猫粪、食用生肉、土壤污染、输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因素引起。
1、孕前筛查:
计划怀孕前3-6个月可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已产生免疫力,IgM阳性需延迟怀孕并接受治疗。避免接触猫砂盆、生肉加工等高风险行为,每日补充400μg叶酸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风险。
2、孕早期检测:
妊娠12周前完成TORCH筛查,IgM阳性需结合PCR检测确认活动性感染。超声检查关注胎儿脑室扩张、颅内钙化等异常,螺旋霉素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建议暂停食用刺身、半熟牛排等未彻底加热肉类。
3、孕中期复查:
孕20-24周IgM持续阳性需羊水穿刺进行胎儿DNA检测,超声重点评估肝脏肿大、胎盘增厚等表现。磺胺嘧啶联合乙胺嘧啶适用于确诊感染的二线治疗,同时补充亚叶酸钙减少骨髓抑制风险。
4、孕晚期监测:
孕32周后新发感染可能导致早产或新生儿黄疸,需每4周复查抗体滴度变化。分娩前检测脐血IgM可明确母婴传播概率,新生儿眼底检查排除脉络膜视网膜炎。哺乳期母亲感染需暂停母乳喂养。
5、新生儿筛查:
出生后48小时内采集脐血进行PCR检测,阳性新生儿需脑脊液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阿奇霉素可作为婴儿首选治疗药物,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和发育评估直至2周岁。
孕妇应避免处理猫砂或接触园艺土壤,肉类烹饪需达到71℃以上,蔬菜水果彻底清洗。妊娠期间每月进行专项产检,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及时复查抗体。弓形虫IgG抗体阴性的孕妇需在整个孕期保持防护措施,产后6周复查血清学指标。新生儿随访应包括脑部MRI检查和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持续监测至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