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放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放射性肠炎、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乏力。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但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1、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是直肠放疗最典型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肠道黏膜受辐射刺激后出现充血水肿,严重时可导致黏液血便。轻度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缓解,中重度需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药物保护肠黏膜。建议采用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道负担。
2、皮肤反应
照射区域皮肤可能出现干燥、瘙痒、红斑等反应,严重时发生湿性脱皮。这与射线破坏皮肤基底层细胞有关。护理时应保持照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可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出现破溃时需预防感染,必要时暂停放疗。
3、骨髓抑制
放疗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表现为易感染、出血倾向等。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出现骨髓抑制时可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药物。同时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
4、泌尿系统症状
邻近膀胱和尿道可能受到辐射影响,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一过性,严重时可引起放射性膀胱炎。保持充足饮水有助于缓解症状,必要时可使用缓解膀胱痉挛药物。
5、全身乏力
放疗过程中常见疲劳感,与治疗消耗、细胞代谢产物积累有关。表现为持续倦怠、活动耐力下降。建议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恢复体力。
直肠癌放疗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类等,补充足够维生素和矿物质。注意休息与适度活动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就医。治疗结束后多数不良反应会逐渐缓解,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恢复。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医生完成全程治疗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