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可能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甲流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休息、补液、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
1、发热症状:
甲流患者常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8℃以上,持续3-5天。发热期间伴随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可缓解不适,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2、呼吸道表现:
干咳是甲流典型症状,后期可能转为有痰咳嗽。部分患者出现咽痛、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重症病例可发展为肺炎。保持室内湿度50%-60%,适量饮用蜂蜜水或枇杷膏可缓解咳嗽。
3、全身疼痛:
肌肉酸痛以背部、四肢明显,关节痛常见于膝、踝等大关节。头痛多呈持续性胀痛,眼部胀痛较具特征性。热敷疼痛部位,保证每日7-9小时睡眠有助于症状缓解。
4、消化系统症状:
约20%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儿童发生率更高。发病期间宜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5、并发症风险:
甲流可能与继发细菌感染、心肌炎、脑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症状。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应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重症需住院治疗。
甲流流行季节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发病期间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每日进行30分钟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密切接触者应佩戴口罩观察7天,患者使用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定期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