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传统医学认为,茯苓药性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功效作用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
利水渗湿:
茯苓味甘淡,药性平和,能够利水渗湿。因此,可用于治疗寒热虚实多种水肿、小便不利;茯苓能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用于治疗痰饮目眩、心悸怔忡等。
健脾:
茯苓味甘,入脾经,能够健脾补中、渗湿止泻,使中焦清升浊降。因此,可用于治疗脾虚湿盛之食少体倦、便溏泄泻。
宁心:
茯苓入心脾二经,能够补脾以助气血生化、宁心安神。因此,可用于治疗心脾亏虚导致的心神不安,或惊悸失眠。
现代应用
1、茯苓具有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常见的中成药有茵陈五苓丸、青麟丸等。
2、茯苓具有调节免疫、保肝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食少体倦、便溏泄泻,常见的中成药有茯苓白术丸、参苓白术散、舒肝益脾颗粒等。
3、茯苓具有镇静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神不安,或惊悸失眠,常见的中成药有镇心安神丸、解郁安神颗粒、健脑灵片。
需要注意,大家应该合理的使用中成药,不能随意用药。当您有用药需求时,应向医生或药师咨询,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适宜人群
茯苓适用于脾虚的人群。
脾虚者:
茯苓味甘,入脾经,能够健脾补中。因此,可用于治疗脾虚引起的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状。
需要注意,本品多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来治疗上述疾病,具体组方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合用药物情况等制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大家不要盲目用药。
禁忌人群
阴虚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用。
原因:
因为茯苓药性泄利,阴虚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服用本品有加重病情的风险。
使用方法
本品多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中药组方中,一般情况下,需要煎煮后内服。需要注意,具体的熬药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需要遵照医嘱,以保证药液能够发挥相应的疗效。
用量
临床常用剂量为10-15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本品的合用禁忌尚不明确,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如果您在使用本品期间需要合用其他药物,请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食用方法
茯苓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可用于熬粥、煲汤,例如茯苓糯米粥、红枣茯苓粥、陈皮茯苓粥、茯苓鸡汤、茯苓红豆莲子汤。
茯苓糯米粥:
取适量茯苓,加水,煎至水量减少一半,去渣取汁。薏米、糯米放锅内,加水,兑入茯苓汁,煮开即成。
红枣茯苓粥:
将大枣去核,浸泡后连水同粳米煮粥,粥成时加入茯苓粉拌匀,稍煮即可。
陈皮茯苓粥:
将陈皮、茯苓先加水煮,去渣取汁,与粳米同煮为粥。
茯苓鸡汤:
茯苓、莲子、淮山泡水2小时备用;鸡肉块洗净,焯水备用。以上食材与生姜、红枣一同放入锅中,加入开水,中火煲1小时即可。
茯苓红豆莲子汤:
取适量茯苓、红豆、莲子、陈皮、薏米,浸泡1小时后,倒入锅中,加足够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小时即可。
温馨提示
1、作为药品:茯苓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调理身体,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本品,以免发生用药风险。
2、作为药食同源产品:卫法监发[2002]51号文件将茯苓列入药食同源类产品,茯苓可作为配料应用于烹饪料理中。
3、作为保健食品:茯苓可应用于保健食品领域。需要注意,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选购保健食品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依据其功能及适宜人群有针对性的选择,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购买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