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营养不良可通过调整膳食结构、补充营养素、改善消化吸收、监测体重增长及就医评估等方式干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反应、饮食不均衡、消化功能减弱、代谢需求增加及基础疾病影响。
1、调整膳食结构:
每日需摄入谷薯类200-300克、优质蛋白鱼禽肉蛋150-200克、奶制品300-500毫升。深色蔬菜应占每日蔬菜总量一半以上,推荐菠菜、西兰花等富含叶酸的品种。水果选择低糖型如苹果、猕猴桃,每日200-400克。主食建议搭配糙米、燕麦等全谷物,增加B族维生素摄入。
2、补充营养素:
孕早期起需每日补充叶酸400-800微克,铁剂30-60毫克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需加量。钙摄入应达1000-1200毫克/日,可选用碳酸钙或柠檬酸钙制剂。DHA建议每日200-300毫克,优先从三文鱼、亚麻籽油等食物获取。复合维生素选择需含碘150微克/日,避免维生素A过量不超过3000IU。
3、改善消化吸收:
少食多餐每日5-6餐减轻胃部压力,餐间可进食苏打饼干缓解反酸。烹饪采用蒸煮方式,避免油炸食品加重胆汁淤积。适量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改善肠道菌群。出现严重孕吐时,可尝试姜茶、维生素B6制剂缓解症状。
4、监测体重增长:
孕前BMI正常者18.5-24.9建议增重11.5-16公斤,每周平均增长0.4公斤。双胎妊娠需增加16-20.5公斤。体重增长过缓孕中晚期每周<0.3公斤需排查妊娠剧吐、甲状腺功能异常。所有孕妇应定期检测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25羟维生素D等指标。
5、就医评估:
持续体重不增或下降、血红蛋白低于90g/L、出现下肢水肿或视物模糊时需立即就诊。妊娠合并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等需营养科会诊,必要时采用肠内营养支持。严重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需超声监测脐动脉血流及羊水指数。
孕妇应保持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促进营养吸收。避免空腹时间超过3小时,睡前可适量饮用无糖酸奶。注意观察指甲变脆、脱发增多等微量营养素缺乏征兆。所有营养补充剂使用需经产科医生指导,禁止自行服用中药滋补品。建立饮食日记记录每日食物种类及不良反应,定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