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的三种典型表现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体温异常升高以及多器官功能损害。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属于高温相关急症,需立即就医。
1、意识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谵妄、嗜睡或昏迷等意识状态改变。由于高温直接损伤脑细胞,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约60%重症患者会出现抽搐发作。早期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随病情进展出现定向力丧失。这类神经症状往往伴随脑水肿,需通过头颅CT排除其他颅内病变。
2、核心超高热:
直肠温度持续超过40℃是诊断核心标准。高温环境下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体温调节中枢失效导致恶性循环。皮肤常干燥无汗,因汗腺衰竭丧失散热能力。部分患者早期可能出现代偿性大汗,但随病情发展转为无汗状态。体温超过42℃时细胞蛋白质变性风险显著增加。
3、多系统衰竭:
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低血压、心律失常;肾脏损害出现少尿、肌红蛋白尿;肝脏转氨酶可升高至正常值10倍以上;凝血功能障碍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些损害与高温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凋亡等病理机制相关,实验室检查可见乳酸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指标异常。
预防热射病需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选择透气衣物并及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环境,用湿毛巾冷敷大动脉处。有慢性病或服用利尿剂、抗抑郁药等影响体温调节药物者更需警惕。建议高温作业者每15分钟饮水200毫升,工作场所配备降温设备。若发现他人出现热射病症状,在等待急救时应快速实施物理降温,移除多余衣物并用冰袋敷于颈侧、腋窝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