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检查通常包括尿液分析、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及CT/MRI影像学检查五种主要方式。
1、尿液分析:
通过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指标,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血尿或肾功能异常。尿培养能明确致病菌种类,尿细胞学检查对膀胱肿瘤筛查有辅助价值。检查前需清洁外阴并留取中段尿,避免月经期采样影响结果准确性。
2、超声检查:
经腹或经直肠超声能无创观察膀胱壁厚度、残余尿量及占位性病变,对膀胱结石、肿瘤诊断敏感性达90%以上。检查前需憋尿使膀胱充盈,肥胖或肠气过多者可能影响图像质量,此时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3、膀胱镜检查:
通过尿道插入内窥镜直接观察膀胱黏膜,是诊断膀胱肿瘤的金标准,可同时进行活检或小肿瘤电切治疗。检查前需局部麻醉,可能出现短暂血尿或尿痛,严重尿道狭窄患者需采用软性膀胱镜。
4、尿流动力学:
通过测量排尿时的尿流率、膀胱压力等参数,评估膀胱收缩功能及尿道阻力,适用于尿失禁、排尿困难等动力障碍性疾病。检查需留置导尿管并配合不同体位排尿,整个过程约1-2小时。
5、CT/MRI检查:
CT尿路造影能显示膀胱全层及周围淋巴结情况,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可区分肿瘤浸润深度。增强扫描需注射造影剂,肾功能不全者需提前评估风险,金属植入物患者禁用MRI。
膀胱检查后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代谢,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尿道刺激。出现持续血尿或发热需及时复诊,长期久坐人群应每小时起身活动,凯格尔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功能。检查前3天停止服用抗凝药物,糖尿病患者需提前调整降糖方案,检查后24小时内禁止驾驶或高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