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属于阿片类强效镇痛药,临床主要用于麻醉辅助用药和重度疼痛管理,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μ阿片受体激动、中枢性镇痛、呼吸抑制等特性。
1、药理分类:
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苯基哌啶类阿片受体激动剂,与吗啡同属麻醉性镇痛药。其镇痛效力约为吗啡的80-100倍,起效时间约5分钟,持续作用30-60分钟。该药物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μ型阿片受体,抑制疼痛信号传导。
2、临床适应症:
芬太尼适用于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术后镇痛及癌性爆发痛处理。在心血管手术、大创伤救治等场景中常作为复合麻醉组成部分,对于阿片类药物耐受患者的慢性疼痛也有阶段性使用价值。
3、剂型特点:
现有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透皮贴剂、口腔黏膜制剂等多种剂型。注射剂多用于围手术期,透皮贴剂适用于慢性疼痛持续给药,口颊片则针对突发性疼痛设计,不同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差异显著。
4、风险管控:
该药具有成瘾性、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需严格遵循特殊管理药品规范。我国将其列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医疗机构执行"五专管理",非医疗用途使用可能构成毒品犯罪。
5、替代药物:
临床可替代芬太尼的镇痛药包括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等合成阿片类药物,以及吗啡、羟考酮等天然提取物。不同药物在代谢途径、作用持续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
使用芬太尼需在疼痛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严格评估疼痛程度与药物风险收益比。治疗期间应监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避免与酒精、镇静类药物联用。对于非癌性慢性疼痛患者,建议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出现嗜睡、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就医,长期用药者需定期进行肝肾功检查及药物依赖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