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出现鼓包可能由口腔溃疡、黏液腺囊肿、根尖周脓肿、唾液腺导管阻塞、口腔肿瘤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口腔溃疡:
口腔黏膜局部破损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表面覆盖白色假膜,周围充血发红。疼痛明显,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加重。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辛辣食物,局部使用西瓜霜喷剂、口腔溃疡贴促进愈合。
2、黏液腺囊肿:
口腔小唾液腺导管阻塞导致黏液潴留,形成半透明囊性肿物。常见于下唇内侧,质地柔软,可能自行破裂后复发。手术切除囊肿及受累腺体可根治,低温冷冻治疗也可选择。
3、根尖周脓肿:
龋齿或牙周炎引发牙根尖部感染,脓液积聚形成牙龈鼓包。伴随患牙叩痛、咬合不适。可能与细菌感染、牙外伤等因素有关。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必要时配合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抗生素。
4、唾液腺导管阻塞:
颌下腺或舌下腺导管结石阻碍唾液排出,进食时腺体肿胀疼痛。触诊可及硬结,X线检查可见高密度影。导管扩张术取出结石,多饮水促进唾液分泌预防复发。
5、口腔肿瘤:
良性肿瘤如纤维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如鳞癌可能表现为溃疡型肿块。伴随出血、麻木等症状时需警惕。活检明确性质后,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恶性肿瘤需结合放化疗。
日常注意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摄入,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口腔黏膜。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清洁口腔,使用牙线清理牙缝。鼓包持续两周不消退、快速增大或伴随出血麻木时,需及时就诊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