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肉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子宫肉瘤通常与基因突变、激素水平异常、既往盆腔放疗史、遗传因素、长期雌激素暴露等因素有关。
1、手术切除:根治性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早期局限病灶通过手术可达到临床治愈,术后需结合病理分期决定辅助治疗方案。术中需注意保留卵巢功能,年轻患者可考虑保留单侧卵巢。
2、放疗技术:体外放疗和腔内近距离放疗可控制局部复发。调强放疗能精准靶向肿瘤区域,保护膀胱直肠等正常组织。放疗适用于术后高危患者或无法手术者,常见副作用包括放射性肠炎、骨髓抑制。
3、化疗方案:多柔比星联合异环磷酰胺是经典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对晚期有效。化疗主要用于转移性或复发病例,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降期争取手术机会。化疗期间需监测心脏毒性、肾功能等指标。
4、靶向治疗:安罗替尼可抑制血管生成,帕博西尼针对CDK4/6靶点。基因检测发现NTRK融合者可尝试拉罗替尼,PDGFRα突变可用伊马替尼。靶向药物需根据分子分型个体化选择,联合用药可延缓耐药。
5、免疫治疗:帕博利珠单抗对PD-L1高表达者有效,TIL细胞疗法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引发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炎等不良反应,治疗前需评估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病理性骨折。定期复查盆腔MRI和胸部CT监测复发,五年生存率与分期密切相关,Ⅰ期可达70%以上。心理支持小组有助于改善治疗期焦虑情绪,疼痛管理需采用阶梯给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