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引起的流鼻涕、打喷嚏症状可通过氯苯那敏、伪麻黄碱、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缓解。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原体,症状还包括咽痛、咳嗽等。
1、氯苯那敏:
作为第一代抗组胺药,能有效抑制组胺受体,减轻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该药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服药期间需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过敏体质者用药前应咨询
2、伪麻黄碱:
拟交感神经药物通过收缩鼻腔血管改善鼻塞症状。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悸等不良反应。不建议连续使用超过7天,避免药物性鼻炎。
3、对乙酰氨基酚:
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感冒伴随的发热、头痛症状。需严格遵循剂量要求,过量可能造成肝损伤。服药期间禁止饮酒,避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4、右美沙芬:
中枢性镇咳药适用于干咳症状,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发挥作用。痰多患者不宜使用,可能抑制排痰。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5、愈创甘油醚:
祛痰药能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促进痰液排出。用药期间需多饮水保持气道湿润。胃肠溃疡患者慎用,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不适。
感冒期间建议每日饮用2000毫升温水,保持室内湿度50%-60%。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证7-8小时睡眠,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若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脓涕、耳痛等表现,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排除细菌感染可能。冬季注意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养成勤洗手习惯降低交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