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可能由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肝肾毒性、神经系统影响、二重感染等原因引起。
1、过敏反应:
抗生素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荨麻疹,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易引发过敏。使用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必要时进行皮试。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2、胃肠道不适:
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常见胃肠道反应。建议饭后服用,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3、肝肾毒性:
部分抗生素经肝肾代谢,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肝肾损伤。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肾毒性,红霉素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
4、神经系统影响:
某些抗生素可透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引起头痛、失眠,氨基糖苷类可能导致听力损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二重感染:
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可抑制正常菌群,导致真菌或耐药菌感染。常见口腔念珠菌感染、伪膜性肠炎等。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
使用抗生素期间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酒精加重肝脏负担。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纳豆等发酵食品。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用药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身体代谢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