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糖尿病患者怀孕前可通过血糖监测、药物调整、营养管理、并发症筛查、心理评估等方式做好准备。糖尿病可能由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遗传因素、肥胖、妊娠糖尿病史等原因引起。
1、血糖监测:
孕前3-6个月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3.9-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每日4-7次指尖血糖监测,重点关注早餐前及餐后2小时数值。持续高血糖可能增加胎儿畸形风险,血糖波动过大易诱发酮症酸中毒。
2、药物调整:
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需更换为胰岛素治疗,优先选择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妊娠期安全制剂。禁用ACEI类降压药和他汀类药物,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调整优甲乐剂量。药物转换应在受孕前完成,避免治疗空窗期。
3、营养管理:
每日热量摄入按25-30kcal/kg计算,碳水化合物占比40%-50%,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藜麦。补充叶酸400-800μg/日,孕前3个月开始摄入富含铁元素的牛肉、菠菜。严格限制精制糖摄入,酒精饮料需绝对禁止。
4、并发症筛查:
全面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及神经病变,眼底检查发现增殖性病变需先行激光治疗。尿微量白蛋白超过30mg/24h提示肾脏受损,需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者需评估排卵功能。
5、心理评估: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筛查焦虑抑郁状态,妊娠期血糖管理压力可能加重情绪障碍。参加糖尿病孕前教育课程,学习胰岛素注射技巧与低血糖应对措施。建立包含内分泌科、产科、营养师的多学科随访体系。
孕前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避免空腹运动诱发低血糖。定期检测尿酮体,随身携带葡萄糖片应急。建立包含血糖日志、饮食记录、用药时间的健康档案,为后续妊娠期管理提供基线数据。妊娠期间每2周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超声监测胎儿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