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脱矿可能由酸性饮食、口腔卫生不良、胃酸反流、唾液分泌减少、正畸治疗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氟化物治疗、树脂渗透、饮食调整、口腔清洁改善、专业涂氟等方式干预。
1、酸性饮食:
频繁摄入碳酸饮料、柑橘类水果等高酸性食物会直接腐蚀牙釉质表面。酸性环境促使牙釉质中的钙磷溶解,初期表现为白垩色斑点。建议用吸管饮用酸性饮品,餐后及时清水漱口,增加奶酪等富含酪蛋白的食物中和酸性。
2、口腔卫生不良:
牙菌斑长期堆积会产生有机酸,导致局部脱矿。表现为牙齿邻面或牙龈边缘出现白斑,可能伴随牙龈出血。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每日至少两次彻底清洁,牙线清洁邻面可阻止脱矿进展。
3、胃酸反流:
胃食管反流疾病或孕吐导致的胃酸接触牙齿,常见于舌侧牙面大面积脱矿。可能伴随烧心、反酸症状。需治疗原发病,夜间抬高床头,反流后立即用苏打水漱口避免酸蚀。
4、唾液分泌减少:
舍格伦综合征或药物副作用导致的唾液减少会降低口腔酸碱缓冲能力。表现为全口牙齿广泛性白垩变,伴口干症状。可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使用人工唾液替代品。
5、正畸治疗:
托槽周围易堆积食物残渣形成酸性微环境,常见托槽边缘环形脱矿。需使用正畸专用牙刷清洁,每月专业涂氟,避免黏性高糖食物。脱矿严重者可考虑树脂渗透修复。
预防牙齿脱矿需建立每日饮用绿茶或白水的习惯,绿茶中的儿茶素能抑制致龋菌活性。增加芹菜、苹果等需充分咀嚼的蔬果促进唾液分泌。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儿童及正畸患者每3个月接受专业氟化泡沫处理。避免刷牙后30分钟内进食酸性食物以防软化牙釉质二次损伤。游泳爱好者需注意氯处理池水可能加速脱矿,游泳后及时清水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