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可能由龋齿未治疗、牙髓感染扩散、牙齿外伤、牙周病进展、医源性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根尖周炎是牙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通常表现为牙齿疼痛、咬合不适、牙龈肿胀等症状。
1、龋齿未治疗
龋齿未及时治疗会导致牙髓感染,细菌通过根管系统向根尖扩散,引发根尖周组织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冷热刺激痛或自发痛,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持续性跳痛。早期可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若拖延治疗可能形成根尖肉芽肿或囊肿。
2、牙髓感染扩散
牙髓炎未得到控制时,细菌及毒素可通过根尖孔扩散至根尖周组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炎性反应。典型症状包括牙齿浮出感、叩击痛,严重时伴随面部肿胀。需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消除感染,必要时配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控制急性炎症。
3、牙齿外伤
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可能导致根尖区血管断裂,造成局部缺血性病变或直接引发根尖周炎。外伤后牙齿可能出现变色、松动,X线片可见根尖阴影。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牙髓活力测试,部分病例需进行根管治疗预防炎症进展。
4、牙周病进展
重度牙周炎可能通过牙周袋途径感染根尖区域,形成逆行性根尖周炎。患者常伴有牙龈出血、牙槽骨吸收等表现。治疗需同步处理牙周病变和根尖感染,必要时采用牙周翻瓣术联合根管治疗。
5、医源性操作不当
根管治疗过程中器械超出根尖孔、消毒不彻底或充填不足,可能诱发化学性或机械性根尖周炎。表现为治疗后持续疼痛或肿胀复发。需重新评估根管治疗质量,必要时进行根尖切除术或显微根管再治疗。
预防根尖周炎需定期口腔检查并及时治疗龋齿,避免用患牙咬硬物。出现牙齿疼痛或牙龈肿胀时应尽早就医,避免炎症扩散引发颌骨感染。日常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并配合牙线清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洁牙。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期可暂时用淡盐水漱口缓解症状,但需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