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肝功能衰竭有传染性吗

发布时间:2025-04-25 12:24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肝功能衰竭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部分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病因可能具有传染性。

1、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肝功能衰竭。这类病毒通过血液、母婴或性接触传播,需进行血清学检测确诊。抗病毒治疗可选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索磷布韦等药物。

2、酒精性肝病:

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肝脏代谢负荷过重,可能进展为肝功能衰竭。戒酒是首要干预措施,需配合营养支持治疗,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达到1.2-1.5g/kg体重。

3、药物性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抗结核药物等肝毒性物质可能诱发急性肝衰竭。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N-乙酰半胱氨酸是治疗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4、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肝细胞可能导致慢性肝功能衰竭。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是标准治疗方案,病情严重者需考虑肝移植手术。

5、代谢性疾病:

Wilson病、血色病等遗传代谢缺陷可能引起铜或铁沉积损伤肝脏。青霉胺驱铜治疗、静脉放血祛铁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肝移植是终末期患者的根治手段。

肝功能衰竭患者应保证每日35-40kcal/kg热量摄入,限制钠盐摄入在2g/日以下。适度进行床边脚踏车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预防肌肉萎缩。护理重点包括监测意识状态、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检测凝血功能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出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或凝血功能障碍时应立即就医。

上一篇:消积化滞片不能与什么药物一起用 下一篇:剖腹产都是瘢痕子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