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黄眼睛黄可能由生理性黄疸、胡萝卜素血症、病毒性肝炎、胆道梗阻、溶血性贫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手术解除梗阻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与胆红素代谢不完善有关。母乳喂养者需增加喂养频率促进排泄,配方奶喂养需监测胆红素值。日光浴时选择晨昏时段,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母亲饮食需减少动物内脏摄入。
2、胡萝卜素血症:过量摄入胡萝卜、南瓜等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导致。暂时停食相关食物2-3周可自行消退,每日水果摄入控制在200-300克。需与肝病鉴别,观察是否伴有尿液颜色加深。
3、病毒性肝炎:甲肝病毒或乙肝病毒感染引发肝细胞损伤,可能与不洁饮食、医源性暴露有关,通常伴随乏力、厌油症状。抗病毒药物可选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需配合低脂高蛋白饮食,限制辛辣刺激食物。
4、胆道梗阻:胆总管结石或胰头肿瘤压迫导致,可能与高胆固醇饮食、胆道感染有关,常见右上腹绞痛、陶土样便症状。ERCP取石术或胆肠吻合术可解除梗阻,术后需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预防复发。
5、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G6PD缺乏症引发红细胞破坏加速,可能因感染、药物诱发,表现为酱油色尿、脾肿大。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或切脾手术可控制病情,需避免进食蚕豆及氧化性药物。
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需监测尿便颜色变化,每日保证1500毫升饮水促进代谢,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肝功能。长期未消退或伴有皮肤瘙痒、体重下降需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