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疼痛主要出现在下腹部正中或两侧,可能伴随腰骶部放射痛。典型疼痛区域包括耻骨联合上方、髂窝区及会阴部,具体位置与炎症累及器官有关。
1、下腹正中痛:
子宫体炎症常引发耻骨联合上方持续性钝痛,疼痛可能随体位改变加重。急性发作时疼痛可呈痉挛性,伴随阴道分泌物增多。慢性炎症多表现为隐痛,月经期或性生活后症状加剧。
2、单侧髂窝痛:
输卵管或卵巢受累时出现单侧髂窝区压痛,疼痛可向大腿内侧放射。输卵管积脓时可能触及包块伴跳痛,右侧病变需与阑尾炎鉴别。疼痛常因行走或震动诱发,可能伴随发热。
3、腰骶部放射痛:
盆腔结缔组织炎症刺激骶神经丛,引发腰骶部酸胀感。疼痛在久坐或排便时明显,可能误诊为腰椎疾病。严重时伴随肛门坠胀感,提示可能存在盆腔脓肿或积液。
4、会阴部坠痛:
盆腔充血导致会阴部压迫性疼痛,尤其见于子宫直肠陷凹炎症。患者常描述为下坠感或排便不尽感,可能伴随尿频尿急。疼痛在站立时间过长后加重,平卧可部分缓解。
5、全腹弥漫痛:
盆腔腹膜炎可引起全下腹肌紧张伴反跳痛,疼痛界限不清。可能出现肠麻痹症状如腹胀、呕吐,提示感染扩散。这是需紧急处理的危重情况,可能伴随休克表现。
盆腔炎患者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组织修复。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采用半卧位促进炎性分泌物局限。恢复期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会阴清洁,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出现持续发热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就医,慢性盆腔炎患者需定期妇科复查,预防粘连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