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能引起异常阴道出血。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炎症累及子宫内膜或输卵管时可导致不规则出血,常表现为经间期出血、经量增多或性交后出血。
1、盆腔炎导致出血的机制:
病原体上行感染引发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使内膜组织脆弱易脱落。急性期可见脓性分泌物混合血性排出物,慢性炎症则因内膜修复障碍导致持续性点滴出血。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感染更易损伤输卵管黏膜,形成出血性输卵管炎。
2、伴随症状与鉴别诊断:
出血多伴有下腹坠痛、腰骶酸痛及发热,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需与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等鉴别,超声显示宫腔积液或输卵管增粗有助于诊断。结核性盆腔炎会出现经量逐渐减少的特殊表现。
3、不同阶段的干预措施: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采用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抗感染,严重者需静脉给药。慢性期可配合活血化瘀类中药调理,物理治疗选用超短波透热疗法。形成输卵管脓肿时需腹腔镜引流,反复发作建议检测支原体等特殊病原体。
日常需避免盆浴及经期性生活,穿着透气棉质内裤。每周3次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饮食增加深海鱼、紫甘蓝等抗炎食物摄入。出血期间禁用卫生棉条,建议每2小时更换卫生巾并记录出血量变化,持续出血超7天需复查阴道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