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摘除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假体适应、心理调适、并发症预防及定期复查,可通过规范清洁、渐进式训练、心理咨询、感染监测等方式促进康复。
1、伤口护理:
术后72小时内保持术眼敷料干燥清洁,避免沾水或揉搓。每日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清理眼睑边缘分泌物,按医嘱涂抹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软膏、氧氟沙星凝胶。若出现缝线处红肿渗液,需立即就医排除感染。
2、假体适应:
术后4-6周待眼眶水肿消退后佩戴义眼片。初期每日佩戴不超过4小时,逐步延长至全天。选择轻质丙烯酸材质假体,定期用专用清洁液浸泡。出现异物感或结膜充血时暂停佩戴并复查。
3、心理干预:
约68%患者术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可参加视觉障碍者互助小组,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家属应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者通过听觉触觉代偿训练重建空间感知能力。
4、并发症防控:
术后可能发生眼眶凹陷或结膜囊狭窄,需每日进行眼轮匝肌按摩。若出现持续性疼痛、发热,警惕眶内感染或植入物排斥。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义眼移位,游泳时佩戴防水护目镜。
5、长期随访:
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眼眶CT评估植入体位置,每年更换义眼片防止材质老化。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低于140/90mmHg以预防对侧眼病变。
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促进黏膜修复,补充Omega-3脂肪酸如三文鱼改善神经调节。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结膜充血。术后3个月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但需佩戴定制防护眼镜。夜间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减轻眶周水肿,使用加湿器保持环境湿度40%-60%缓解干眼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