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可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等因素引起。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皮肤感染,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水疱或脓疱,伴有瘙痒或疼痛。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脓疱疮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该细菌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产生毒素导致表皮松解,形成特征性水疱。感染初期表现为红色丘疹,迅速发展为充满脓液的薄壁水疱,易破溃形成蜜黄色结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助于预防感染风险。
2、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也可单独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发脓疱疮。这类感染常见于儿童,皮损周围常伴有明显红肿,愈后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链球菌性脓疱疮在潮湿炎热环境中更易传播,需注意避免搔抓防止扩散。
3、皮肤屏障受损
皮肤擦伤、虫咬、湿疹等导致的表皮完整性破坏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特应性皮炎患者因长期皮肤干燥瘙痒,反复搔抓后更易继发脓疱疮。日常应使用温和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修剪指甲减少抓伤概率。
4、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因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严重或复发性脓疱疮。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大疱性损害或全身症状,需及时进行细菌培养指导抗生素选择。营养均衡和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
5、接触传染源
直接接触患者皮损或间接接触污染的衣物、玩具等物品可造成传播。托幼机构、体育队伍等集体环境中易发生暴发流行。隔离患者、消毒用品和加强手卫生是阻断传播的关键措施。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直至痊愈。
脓疱疮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愈合,限制辛辣刺激食物。皮损泛发或伴有发热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者可能需要口服头孢氨苄或阿奇霉素。恢复期间避免游泳等集体活动,患儿须隔离至皮损结痂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