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息治疗适用于癌症晚期、器官衰竭末期、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终末期等预期生存期有限的患者,旨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需要姑息治疗的情况包括疼痛控制困难、多系统功能衰竭、心理社会需求突出、疾病进展不可逆、生存期预计少于6个月等。
1、癌症晚期:
恶性肿瘤转移或复发患者常出现顽固性疼痛、恶病质、呼吸困难等症状。姑息治疗通过阿片类药物、放射治疗、胸腔穿刺等手段缓解躯体痛苦,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和临终关怀。这类患者往往伴随焦虑抑郁情绪,需多学科团队协作干预。
2、器官衰竭:
终末期心衰患者反复住院治疗无效时,姑息治疗可优化利尿剂使用并控制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病终末期患者存在严重低氧血症,需通过长期氧疗和无创通气改善症状。此类患者多存在活动耐力持续下降,6分钟步行距离<150米。
3、神经退行疾病:
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丧失吞咽功能时,姑息治疗团队会评估胃造瘘术的利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呼吸肌麻痹阶段,需讨论是否进行气管切开。疾病进展通常伴随认知功能完全丧失和自主活动能力归零。
4、多病共存:
老年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肾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后遗症时,姑息治疗可协调停止非必要用药。多种慢性病叠加导致反复住院率升高,临床表现为血红蛋白持续低于80g/L,血清白蛋白<25g/L。
5、急性重症转归:
大面积脑梗死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姑息治疗团队协助家属决策是否维持生命支持。多发创伤后持续植物状态超过3个月者,需评估停止肠外营养的伦理问题。这类情况通常伴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分。
姑息治疗患者日常需注重口腔护理和体位更换,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饮食建议采用高热量流质或肠内营养制剂,蛋白质摄入量维持在1.2-1.5g/kg。症状稳定期可尝试床边坐起、音乐疗法等低强度活动,疼痛评分>4分时应及时调整镇痛方案。多学科团队定期评估营养状态、压疮风险和家庭支持系统,对预期生存期<1个月者优先考虑居家安宁疗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