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的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主要方法包括血尿酸检测、关节液分析和双能CT检查。
1、血尿酸检测:
血清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男性或360μmol/L女性是诊断高尿酸血症的核心指标。痛风石患者通常存在长期未控制的显著高尿酸血症,但需注意约30%急性发作期患者尿酸值可能正常,建议发作缓解后重复检测。
2、关节液分析:
通过关节穿刺获取滑液,偏振光显微镜下发现针状负性双折光尿酸钠结晶是确诊金标准。该方法能明确区分痛风性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对皮下痛风石穿刺抽吸物进行同样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3、影像学检查:
X线可见关节周围偏心性骨质破坏伴硬化边;超声显示"双轨征"及不规则低回声团块;双能CT能特异性识别尿酸沉积,对早期微小痛风石检出率可达90%以上,是目前最精准的无创诊断手段。
4、临床表现评估:
典型痛风石多出现在耳轮、手足关节等部位,呈黄白色皮下结节,质地坚硬。需记录结节数量、大小及是否破溃,同时评估关节活动受限程度。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分类标准中任意两条即可临床诊断。
5、病理活检:
对不典型病例可行结节活检,组织病理学显示尿酸钠结晶被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包裹的肉芽肿结构。该方法适用于需与类风湿结节、黄色瘤等疾病鉴别的特殊情况。
确诊后需长期控制血尿酸水平在300μmol/L以下,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肉汤摄入。适度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关节损伤。定期监测肾功能及尿酸值,对已形成的较大痛风石可考虑在尿酸达标稳定后行手术切除,但需警惕伤口愈合不良风险。建立医患共同参与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