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主要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三种类型,具体表现与病因各有差异。
1、传导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由外耳或中耳结构异常导致声波传导受阻引起。常见原因包括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中耳炎或听骨链畸形。患者多表现为低频听力下降,可通过耳镜检查发现外耳道或鼓膜病变。治疗需针对病因,如取出耵聍、抗感染治疗或鼓室成形手术。
2、感音神经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聋源于内耳毛细胞、听神经或听觉中枢损伤。噪声暴露、药物耳毒性、老年性退化是主要诱因,常伴有高频听力丧失和言语识别率下降。典型症状包括耳鸣、耳闷胀感,纯音测听显示气骨导均下降。治疗以助听器补偿为主,重度者需人工耳蜗植入。
3、混合性耳聋:
混合性耳聋同时存在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慢性中耳炎继发内耳损伤、耳硬化症晚期是典型病因,表现为全频率听力下降且气骨导差大于10分贝。需结合颞骨CT评估中耳与内耳状况,治疗需手术修复传导障碍并配合听觉康复训练。
预防耳聋需避免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噪声,慎用链霉素等耳毒性药物。突发性耳聋应72小时内就诊,老年性耳聋建议每年听力筛查。日常可练习唇读辅助交流,听力障碍者优先选择低脂高锌饮食,如牡蛎、坚果等有助于延缓毛细胞退化。双耳听力损失超过40分贝时,应及时配置助听设备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