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痛可能由饮食不当、肠道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便秘、肠套叠、过敏性紫癜、阑尾炎、肠痉挛、泌尿系统感染、心理因素等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抗感染治疗、物理缓解、药物干预、手术等方式处理。
1、饮食不当:
过量进食生冷、油腻食物或暴饮暴食易引发功能性腹痛。表现为脐周隐痛,无发热呕吐。建议暂停进食2-4小时,饮用温开水,顺时针按摩腹部。反复发作需排查食物不耐受。
2、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常见,伴随腹泻、发热。可能与进食不洁食物有关,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血便或持续高热需就医排除细菌性痢疾。
3、肠系膜淋巴结炎:
呼吸道感染后多发,右下腹痛为主,超声可见淋巴结肿大。通常选择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治疗,配合局部热敷。需与阑尾炎鉴别,若出现反跳痛需急诊处理。
4、便秘:
排便间隔超过3天可能引发腹胀痛。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使用乳果糖口服液软化粪便。培养定时排便习惯,学龄儿童每日饮水量应达1000-1500毫升。
5、肠套叠:
婴幼儿突发阵发性哭闹、果酱样便为典型表现。发病6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延误可能导致肠坏死。肥胖婴儿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后需警惕该病。
6、过敏性紫癜:
腹痛伴下肢对称性皮疹是特征,与免疫异常相关。需限制动物蛋白摄入,使用氯雷他定抗过敏。严重者需糖皮质激素治疗,注意监测尿常规预防肾炎。
7、阑尾炎:
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呕吐发热需警惕。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超声检查可确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标准治疗方案,延误可能引发穿孔性腹膜炎。
8、肠痉挛:
寒冷刺激或乳糖不耐受常见诱因,表现为突发脐周绞痛。可用热水袋热敷,婴儿飞机抱姿势缓解。反复发作需排查牛奶蛋白过敏,必要时更换水解配方奶粉。
9、泌尿系统感染:
腹痛伴随尿频尿急,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需足疗程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注意会阴部清洁,治疗期间每日饮水量增加50%。
10、心理因素:
考试压力或家庭变故可能引发心因性腹痛。疼痛位置不固定,分散注意力可缓解。建议建立规律作息,通过游戏疗法疏导情绪。持续1个月以上需心理科评估。
儿童腹痛期间应选择米粥、面条等低渣饮食,避免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每日进行15分钟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学龄儿童可练习腹式呼吸放松。记录疼痛发作时间、部位及伴随症状,就医时提供详细病史。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出现持续呕吐、血便、嗜睡等危险信号需立即急诊。预防方面需注意饮食卫生,规范接种疫苗,建立规律排便习惯,过敏体质儿童应定期检测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