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可通过饮食调整、规律监测、药物治疗、运动管理和紧急处理等方式改善。低血糖通常由胰岛素过量、进食不足、运动过度、肝肾功能异常或内分泌疾病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
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搭配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延缓糖分吸收。少量多餐,避免长时间空腹,随身携带快速升糖食品如果汁或葡萄糖片。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胰岛素剂量的匹配。
2、规律监测: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4-7次指尖血糖检测,重点关注餐前、睡前及运动前后数值。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实时预警低血糖趋势。记录血糖波动规律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非糖尿病患者反复低血糖需排查胰岛素瘤等病因。
3、药物治疗:
严重低血糖需静脉注射葡萄糖,慢性管理可选用醋酸奥曲肽等抑制胰岛素过度分泌的药物。糖尿病患者需由医生调整降糖方案,如减少磺脲类药物剂量或改用DPP-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笔是严重低血糖的急救选择。
4、运动管理:
避免空腹运动,中等强度运动前1小时需补充15-30克碳水化合物。运动后监测血糖并适当加餐,长时间运动需每30分钟补充含糖食物。无氧运动可能引起延迟性低血糖,需特别注意夜间血糖监测。
5、紧急处理:
出现冷汗、心悸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15克速效糖类,15分钟后复测血糖。意识障碍者需侧卧位并口腔给予蜂蜜等糖膏,严禁喂食固体食物。反复严重低血糖或昏迷者必须急诊救治,排除胰岛素瘤等器质性疾病。
建立个性化血糖管理方案需内分泌科医生指导,长期反复低血糖患者应进行72小时饥饿试验等专项检查。日常注意均衡饮食结构,运动前后加强血糖监测,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学习识别早期低血糖症状,家庭成员需掌握胰高血糖素急救方法。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低血糖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