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阶梯化方案,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获得缓解。
一、急性期缓解症状:
急性发作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建议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腰椎自然曲度。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炎症反应,配合肌肉松弛剂减轻局部肌肉痉挛。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照射能促进血液循环,中医针灸选取肾俞、大肠俞等穴位可疏通经络。此阶段需避免久坐、弯腰提重物等动作,佩戴腰围提供临时支撑但不宜长期使用。
二、恢复期功能重建:
症状缓解后需进行核心肌群训练,推荐麦肯基疗法中的腰部伸展运动,或游泳、平板支撑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腰背肌力量。牵引治疗可减轻椎间盘压力,配合手法复位调整小关节错位。日常生活中需保持正确坐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睡眠时膝关节下方垫薄枕维持腰椎生理曲度。体重超标者需控制饮食减轻腰椎负荷。
三、手术干预指征:
当出现马尾神经受压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或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伴持续性下肢放射痛时,需考虑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等微创手术。开放手术如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适用于严重椎管狭窄病例。术后需严格遵循康复计划,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活动。
预防复发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每日进行腰部牵拉练习如猫式伸展,工作时每40分钟起身活动。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量摄入深海鱼类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炎症。避免突然扭转腰部动作,搬重物时应屈膝下蹲而非弯腰。寒冷季节注意腰部保暖,睡眠时选择中等硬度床垫维持脊柱正常力线。定期复查评估椎间盘状态,合并骨质疏松者需同步治疗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