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的症状包括肛门肿物、疼痛、瘙痒、出血、分泌物增多。
1、肛门肿物:
外痔患者在肛门外缘可触及柔软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肿物在排便时可能突出,便后可自行回纳或需手动推回。长期站立、久坐或便秘时肿物可能增大,伴有坠胀感。
2、疼痛不适:
血栓性外痔可引发剧烈疼痛,表现为肛门持续性跳痛,坐立不安。普通外痔在排便摩擦或衣物压迫时产生灼痛,急性期疼痛可达3-5天。合并感染时疼痛加剧,可能放射至会阴部。
3、局部瘙痒:
痔核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导致瘙痒,夜间症状明显。搔抓后易出现皮肤苔藓样变,形成"瘙痒-搔抓-加重"恶性循环。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洗。
4、便时出血:
排便时粪便擦破痔核表面血管,出现便纸染血或滴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出血量通常少于10ml,但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贫血。需与直肠息肉出血进行鉴别。
5、黏液渗出:
痔核表面黏膜分泌增多,内裤常见黄色黏液污染。渗出液可能引发肛周湿疹,出现皮肤潮红、丘疹。严重者需进行肛门括约肌功能评估,排除失禁风险。
建议每日温水坐浴2次,选择燕麦粥、火龙果等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急性发作期可进行提肛运动,收缩肛门5秒后放松,每组10次。症状持续2周不缓解或出血量增大时需肛肠科就诊,排除肛裂、直肠脱垂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