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抗结核治疗、镇痛药物、糖皮质激素、胸腔穿刺引流等方式治疗。胸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结核感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胸部外伤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胸膜炎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生素需足疗程使用,避免耐药性产生。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和血常规变化。
2、抗结核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常用方案包含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周期通常为6-9个月,需定期复查肝功能。结核性胸膜炎可能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3、镇痛药物:
胸膜炎症刺激可引起剧烈胸痛,可选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曲马多等弱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需结合病因治疗同时进行。
4、糖皮质激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结核性胸膜炎伴大量积液时,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激素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5、胸腔穿刺引流:
大量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时,需行胸腔穿刺抽液或留置引流管。穿刺液应送检明确病因。反复胸腔积液可能需行胸膜固定术。胸腔穿刺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气胸等并发症。
胸膜炎患者应保证充足营养,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牛奶,补充维生素C促进恢复。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疼痛缓解后可进行深呼吸锻炼。注意监测体温和呼吸变化,出现气促或发热加重需及时就医。避免剧烈咳嗽和突然体位改变,咳嗽剧烈时可服用右美沙芬镇咳。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结核性胸膜炎需做好呼吸道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