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降调是辅助生殖技术中通过药物抑制垂体功能的预处理步骤,主要用于控制性卵巢刺激周期前调节内分泌水平。降调目的包括同步卵泡发育、防止过早排卵、提高获卵数量与质量,常用方案有长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案等。
1、垂体抑制:
降调药物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FSH、LH,使卵巢处于基础静止状态。常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可暂时阻断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避免内源性激素干扰外源性促排卵效果。
2、卵泡同步:
降调后卵巢内小卵泡发育停滞,促排卵时能实现多卵泡同步生长。未降调可能导致主导卵泡过早发育,其余卵泡闭锁,最终获卵数减少。同步化发育可增加成熟卵泡数量,为胚胎培养提供更多选择。
3、方案选择:
长方案需在月经周期黄体中期开始注射GnRH-a,14天后达到降调标准;短方案在月经第2天同步使用降调与促排药物;拮抗剂方案则在促排后期添加GnRH拮抗剂。不同方案适用于卵巢储备、年龄差异的患者。
4、标准判定:
成功降调需满足血清雌激素<50pg/ml、LH<5mIU/ml、孕酮<1ng/ml,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厚度≤5mm且无>10mm卵泡。达标后开始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注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潮热、头痛等低雌激素症状。
5、个体调整:
卵巢储备低下者可能采用微刺激方案免去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警惕过度抑制;既往降调失败者可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拮抗剂方案。医生会根据激素水平、超声监测动态调整用药。
降调期间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卵巢扭转。饮食需均衡摄入优质蛋白与维生素,如鱼类、豆制品、深色蔬菜等,限制咖啡因摄入。心理压力可能影响内分泌稳定性,可通过冥想、呼吸训练缓解焦虑。严格遵医嘱复诊监测,禁止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严重头痛或视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