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淋巴结肿大可能由感染、免疫反应、肿瘤转移、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1、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腋下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上肢或胸壁的皮肤感染如毛囊炎、乳腺炎可导致局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带状疱疹等也可引发全身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这类肿大多伴有触痛和局部皮肤发红,抗感染治疗后通常可消退。
2、免疫反应:
疫苗接种如新冠疫苗、狂犬疫苗或过敏反应可能刺激免疫系统,引起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这种反应属于良性过程,表现为质地柔软、可活动的淋巴结,通常2-4周内自行缓解。部分人群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需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鉴别。
3、肿瘤转移:
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可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至腋窝淋巴结。这类淋巴结质地坚硬、固定无痛,可能融合成团。乳腺癌患者约30%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恶性肿瘤转移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需要进行活检确诊,并配合原发肿瘤治疗。
4、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导致全身淋巴结增生。这类患者除淋巴结肿大外,常伴有关节痛、皮疹、发热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自身抗体阳性,需通过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进展。
5、药物反应:
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抗生素青霉素可能引起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伴发热、皮疹。停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严重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发现腋下淋巴结肿大应观察是否伴随红肿热痛、质地变化或全身症状。建议记录淋巴结大小变化,避免反复触摸刺激。保持腋窝清洁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2周、直径超过1厘米、质地坚硬或固定不移,需及时就诊排查病因。日常避免使用刺激性止汗剂,哺乳期女性需注意乳腺通畅以防乳腺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