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阳性可通过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肝功能检查、影像学评估、流行病学调查等方式诊断。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由接触污染水源、食用未煮熟动物内脏、母婴垂直传播、血液制品输入、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引起。
1、血清学检测:
抗-HEVIgM抗体检测是确诊急性戊肝的主要依据,阳性结果提示近期感染。抗-HEVIgG抗体阳性则表明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史。部分实验室可开展HEV抗原检测,窗口期较抗体检测更早。
2、核酸检测:
采用RT-PCR技术检测血清或粪便中的HEVRNA,适用于免疫抑制患者的持续感染判断。核酸检测能明确病毒基因型,对追踪传染源和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3、肝功能检查:
ALT、AST水平通常升高至正常值10倍以上,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示重症化倾向,需结合白蛋白、胆碱酯酶等指标评估肝脏合成功能。
4、影像学评估:
腹部超声可发现胆囊壁增厚、肝实质回声增强等非特异性改变。CT或MRI适用于排除胆道梗阻及评估肝硬化程度,重症病例可见肝脏体积缩小伴门静脉高压征象。
5、流行病学调查:
需详细询问疫区旅行史、生食贝类或动物肝脏史、血液透析史等暴露因素。妊娠晚期女性、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出现黄疸时应优先排查戊肝。
诊断期间需避免高脂饮食,选择清蒸鱼、南瓜粥等易消化食物;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护理重点包括皮肤瘙痒管理、口腔清洁和大小便颜色监测。出现意识改变或凝血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孕妇及慢性肝病患者确诊后建议住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