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出血多数情况需要治疗。牙龈出血可能由牙龈炎、牙周炎、维生素缺乏、刷牙方式不当、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处理。
1、牙龈炎:
牙龈炎是牙龈出血最常见原因,主要由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导致。表现为牙龈红肿、触碰易出血。通过超声波洁治清除牙结石,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抗菌药物控制炎症,日常使用软毛牙刷并采用巴氏刷牙法可改善症状。
2、牙周炎:
牙周炎进展期会出现自发性出血,伴随牙齿松动、口臭。与牙周袋内厌氧菌感染相关,需进行龈下刮治等牙周基础治疗,必要时辅助使用甲硝唑片、多西环素等抗生素。未经治疗可能造成牙槽骨吸收。
3、营养缺乏:
长期维生素C或K摄入不足会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典型表现为牙龈弥漫性渗血,可能伴有皮肤瘀斑。通过增加新鲜果蔬摄入,必要时补充维生素C片、维生素K1注射液可缓解症状。
4、机械损伤:
横向用力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会造成物理性损伤。出血点局限在个别牙龈乳头,调整刷牙力度,选用软毛牙刷并配合牙线清洁,通常1-2周内创面可自行修复。
5、血液疾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液病可能以牙龈出血为首发症状。特征为出血量大且难以止血,常伴随其他部位出血倾向。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需血液科专科治疗。
建议每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餐后使用牙线清除邻面菌斑。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牙龈问题,对于持续出血超过两周或伴有发热、体重下降者需及时就诊。均衡饮食中应保证足量维生素C摄入,柑橘类水果、西兰花等食物有助于维持牙龈健康。吸烟者戒烟可显著降低牙周疾病风险,适度有氧运动能改善全身微循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