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肾囊肿的治疗需根据囊肿大小、症状及并发症情况综合判断,多数患者以定期观察为主,出现症状或并发症时需针对性干预。
1、无症状小囊肿的观察管理:
直径小于4厘米且无肾功能损害的囊肿,建议每6-12个月通过超声或CT监测变化。日常需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合并高血压者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如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
2、感染或出血的急性处理:
囊肿感染表现为发热、腰痛时,需进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经验性使用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可快速缓解症状,必要时联合抗生素冲洗。自发性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疼痛剧烈可用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贫血需输血支持。
3、巨大囊肿的介入治疗:
直径超过8厘米压迫周围器官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硬化治疗,常用无水乙醇或聚桂醇作为硬化剂。腹腔镜去顶减压术适用于位置表浅的囊肿,术后复发率低于15%。经皮肾镜辅助内引流术对深部囊肿效果显著,但需预防尿瘘发生。
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2500毫升,避免咖啡因及酒精摄入。适量进行游泳、太极等低冲击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应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出现肉眼血尿、持续腰痛或血压骤升时应及时就诊,遗传性多囊肾患者需进行家系筛查及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