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通常无法自行痊愈,需要医学干预控制症状。该病是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慢性疾病,病灶无法通过机体自我修复消除,但规范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月经量并延缓疾病进展。
一、疾病特点与分期:
子宫腺肌症根据病灶范围分为局限型与弥漫型。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经期下腹坠胀,随着肌层内膜组织周期性出血,逐渐形成子宫均匀性增大、质硬。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痛经、月经量增多及不孕,约30%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增厚伴蜂窝状改变,磁共振能更准确评估浸润深度。
二、治疗方式选择:
药物治疗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为主,可暂时抑制卵巢功能使病灶萎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持续释放孕激素改善月经过多。对于已完成生育或症状严重者,可选择子宫切除术。保守性手术如病灶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但存在复发风险。高强度聚焦超声等物理治疗可作为无创辅助手段。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经期使用暖水袋热敷缓解痉挛性疼痛。饮食宜补充含铁食物预防贫血,限制酒精及辛辣刺激物摄入。定期妇科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合并严重贫血时需及时就医。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因慢性疼痛导致的焦虑情绪,瑜伽等轻度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建议每半年复查超声,生育期女性应尽早制定生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