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颌间固定、手术内固定、药物镇痛、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颌骨骨折通常由外力撞击、运动损伤、骨质疏松、交通事故、暴力冲突等原因引起。
1、外力撞击:
颌骨受到直接暴力冲击可能导致骨折,表现为局部肿胀、咬合困难。轻度无移位骨折可通过冰敷缓解肿胀,避免咀嚼硬物,采用流质饮食如米汤、果蔬汁补充营养。
2、运动损伤:
对抗性运动如拳击、篮球易引发颌骨损伤,伴随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需立即停止运动,使用弹性绷带临时固定下颌,疼痛时可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塞来昔布缓解症状。
3、骨质疏松:
骨密度降低会增加骨折风险,常见于老年人。日常需增加钙质摄入如牛奶、豆腐,配合维生素D补充,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4、交通事故:
高能量创伤可能导致粉碎性骨折或合并颅脑损伤,出现张口受限、面部畸形。需急诊行CT检查明确骨折线走向,采用钛板内固定术或颌间牵引术恢复咬合功能。
5、暴力冲突:
斗殴造成的复合型骨折常伴有软组织撕裂伤,需清创缝合后实施开放复位。术后需使用头孢克肟、甲硝唑预防感染,配合张口训练防止关节强直。
颌骨骨折愈合期间建议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羹,避免咀嚼坚硬食物。康复阶段可进行渐进性张口练习,从5毫米逐步增加至正常范围。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完全康复前禁止剧烈运动。若出现发热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复诊排除骨髓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