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感染通常由泌尿外科或肾内科治疗,具体科室选择需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决定。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感染治疗、对症处理、生活方式调整、并发症管理和预防复发。
1、抗感染治疗:
泌尿系统感染多由细菌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医生会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磷霉素等。对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口服抗生素3-5天即可;上尿路感染或复杂性感染需静脉用药并延长疗程。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
2、对症处理:
针对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给予碱化尿液药物如碳酸氢钠,或解痉药如黄酮哌酯。发热患者需进行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血尿明显者可适当使用止血药物。疼痛剧烈时可短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不适,但需注意药物对肾脏的潜在影响。
3、生活方式调整:
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促进排尿冲刷尿道。避免憋尿、久坐等不良习惯。注意会阴部清洁,女性排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急性期避免性生活,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适当休息有助于免疫力恢复,但不需要严格卧床。
4、并发症管理:
对于合并尿路梗阻、结石或解剖异常者,需解除梗阻因素。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反复发作的慢性肾盂肾炎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妊娠期泌尿系统感染可能诱发早产,需在产科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
5、预防复发:
易感人群可预防性使用蔓越莓制品或小剂量抗生素。绝经后女性可考虑局部雌激素治疗。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儿童需长期随访。所有患者治愈后都应定期复查尿常规,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建立排尿日记有助于发现诱因。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增强体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适量补充益生菌维持泌尿系统微环境平衡。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必要时使用安全套。每年进行1-2次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特别是有结石病史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出现排尿异常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