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炎可能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热、拒奶、腹胀等症状,需结合粪便性状与全身状态综合判断。
1、呕吐:
胃内容物或胆汁样液体频繁反流,呕吐物可能带有酸臭味。早产儿更易因贲门发育不全出现喷射性呕吐,需警惕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2、腹泻:
大便次数较平日增加2-3倍,呈蛋花汤样或水样便,可能含有黏液或血丝。轮状病毒感染时粪便呈典型米泔水样,侵袭性细菌感染可出现脓血便。
3、发热:
体温波动在37.8-39℃之间,细菌性肠炎多见稽留热。部分患儿出现体温不升提示病情危重,需立即监测末梢循环状态。
4、拒奶:
吮吸力减弱或完全抗拒喂养,伴随哭闹不安。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导致低血糖,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
5、腹胀:
肠鸣音先亢进后减弱,腹部皮肤发亮,严重时可见肠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可能出现板状腹,需急诊腹部平片排除肠穿孔。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刺激食物,配方奶喂养应严格消毒奶具。每日记录排便次数与性状,体温超过38℃或出现嗜睡、尿量减少等脱水征象时需急诊处理。可进行被动蹬腿运动促进肠蠕动,喂养后保持头高脚低体位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