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转氨酶的一种。转氨酶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两者在肝功能检测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定义关系: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属于转氨酶家族,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临床上常说的"转氨酶升高"通常特指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其中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肝特异性更强。
2、生理功能:
ALT在氨基酸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健康人群血清中ALT活性较低,当肝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或细胞损伤时,ALT会大量释放入血导致检测值升高。
3、临床意义:
ALT升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等肝脏疾病。与AST相比,ALT半衰期更长约47小时,能更持久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AST/ALT比值有助于鉴别肝病类型,酒精性肝病时该比值常>2。
4、检测方法:
通过静脉采血检测血清ALT活性,参考值范围因检测方法而异。速率法检测时男性通常<50U/L,女性<35U/L。检测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出现假性升高。
5、异常处理:
发现ALT升高应结合AST、GGT等指标综合判断。轻度升高可能需1-2周后复查,明显升高者需进一步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肝脏超声等。需注意某些药物如他汀类抗生素可能引起ALT一过性升高。
定期监测转氨酶对早期发现肝病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健康人群每年进行肝功能检查,有肝病风险因素者每3-6个月复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酗酒、滥用药物等伤肝行为,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有助于维持肝脏代谢功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伴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