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可通过定期观察、药物消炎、手术切除、中医调理、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治疗。宫颈息肉通常由慢性炎症刺激、激素水平异常、分娩损伤、宫颈感染、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定期观察:
体积小于1厘米且无症状的息肉可暂不处理,每3-6个月复查阴道镜或超声。日常避免剧烈运动或性生活刺激,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出血、分泌物增多等变化。绝经后女性息肉自然萎缩概率达30%,需加强随访。
2、药物消炎:
伴有宫颈炎的病例可使用甲硝唑、克林霉素、保妇康栓等药物控制感染。药物治疗适用于直径2厘米以内的炎性息肉,需配合pH4.0弱酸性护理液清洗外阴。持续用药4-8周后复查,有效率约65%。
3、手术切除:
蒂部较粗的息肉建议行宫颈息肉钳除术,基底较宽者需采用LEEP刀锥切。手术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术后2周禁止盆浴和性生活。病理检查可排除0.3%-1%的恶变可能,复发率约15%。
4、中医调理:
湿热下注型可用完带汤加减,脾虚型适用归脾汤配合艾灸关元穴。中成药如妇科千金片、金刚藤胶囊需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针灸选取三阴交、子宫穴等,每周2次,6周为疗程。
5、改善习惯:
每日更换纯棉内裤并用沸水烫洗,经期避免使用卫生棉条。控制BMI在18.5-23.9之间,每周进行3次凯格尔运动。减少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增加西蓝花、紫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摄入。
术后1个月复查宫颈创面愈合情况,每年需做TCT和HPV联合筛查。日常可练习八段锦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饮用蒲公英茶辅助消炎。出现性交后出血或褐色分泌物持续超过10天时,建议及时阴道镜检查。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长期使用护垫造成局部潮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