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心电图检查、踝肱指数测定等方式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脂质沉积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诊断对预防心脑血管事件至关重要。
1、血液检查
血脂检测可发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些指标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密切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能反映血管炎症程度,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也是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检测可筛查糖尿病等代谢异常疾病。
2、影像学检查
颈动脉超声能直观显示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性质,是评估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无创检测冠脉钙化积分和狭窄程度。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脑动脉及主动脉斑块成分分析具有独特优势。
3、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狭窄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和程度。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冠脉狭窄范围,指导支架植入决策。脑血管造影适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或动脉瘤的精细评估。
4、心电图检查
静息心电图可能出现ST-T改变等心肌缺血表现,运动负荷试验能诱发隐匿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可捕捉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心率变异性分析能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5、踝肱指数测定
通过测量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比值,简单筛查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数值低于0.9提示下肢动脉狭窄,低于0.4表明严重缺血。该检查具有无创、便捷的特点,适合社区筛查。
确诊动脉粥样硬化后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包括低脂饮食、规律有氧运动、严格控烟等生活方式干预。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应控制血压血糖达标,根据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监测血管病变进展,出现胸痛、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