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2025-04-23 07:11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静脉营养支持、手术干预、术后护理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早产儿肠道发育不成熟、肠道缺血缺氧、细菌感染、喂养不当、先天性肠道畸形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确诊后需立即停止经口喂养,通过鼻胃管进行持续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能减少肠道内气体和消化液积聚,降低肠壁压力。同时需严格记录胃管引流量及性质,监测有无血性液体引出。

2、抗生素治疗:

需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肠道感染,常用药物包括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甲硝唑等三联方案。抗生素疗程通常持续10-14天,治疗期间需监测炎症指标及粪便培养结果。严重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种类。

3、静脉营养支持:

禁食期间需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提供全肠外营养,维持热量摄入在80-100kcal/kg/d。营养液需包含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及微量元素。同时需监测血糖、电解质及肝功能,预防胆汁淤积等并发症。

4、手术干预:

当出现肠穿孔、腹膜炎或肠坏死时需急诊手术,术式包括肠造瘘术、坏死肠段切除术。手术指征包括持续酸中毒、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腹壁红肿等。术中需尽量保留存活肠管,避免短肠综合征。

5、术后护理:

术后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继续抗生素治疗7-10天。造瘘口护理需使用防漏膏保护周围皮肤,记录造瘘液性状。逐步恢复喂养时首选母乳或深度水解配方奶,从1-2ml/kg开始缓慢增加。

治疗期间需维持适环境温度,减少能量消耗。恢复期可进行被动肢体活动促进肠道蠕动。母乳喂养者母亲需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脂食物。出院后需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情况,监测有无肠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建议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肠道感染复发。

上一篇:大便频繁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输液引起的静脉炎有多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