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无法自愈,需通过限制负重、药物镇痛、髓芯减压、干细胞移植、人工关节置换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长期酗酒、激素滥用、髋部外伤、血液供应障碍、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限制负重:
早期患者需减少患肢承重,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分散压力。每日行走距离控制在500米内,避免跑跳等冲击性动作。体重指数超过24者需配合减重,目标为每月降低体重的5%。
2、药物镇痛:
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洛索洛芬钠。伴有骨质疏松者需联用阿仑膦酸钠等骨吸收抑制剂。药物使用不超过3个月,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3、髓芯减压:
适用于ARCO分期Ⅰ-Ⅱ期患者,通过钻孔降低骨内压促进血运重建。术后需绝对卧床4周,6个月内禁止负重。该手术保留自身关节,但存在30%的塌陷进展风险。
4、干细胞移植:
联合髓芯减压术进行,抽取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坏死区。最佳干预时间为确诊后6个月内,此时软骨下骨未发生断裂。术后需配合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连续20次。
5、关节置换:
ARCOⅢ期以上患者建议行陶瓷-聚乙烯或金属-聚乙烯假体置换。55岁以下患者可选择表面置换术,保留更多骨量。术后3天可拄拐行走,6周后恢复轻度运动。
饮食需增加钙质摄入,每日饮用300ml牛奶或等量酸奶,每周食用2次深海鱼类。康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3次。睡眠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侧卧时双膝间夹软枕。出现夜间静息痛或关节活动受限时需及时复查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