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什么病

发布时间:2025-08-20 08:25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底肌肉、韧带等支持结构损伤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系列症状,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能由妊娠分娩、长期腹压增高、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神经损伤等因素引起。

1、妊娠分娩

妊娠期子宫增大及分娩时产道扩张会对盆底肌肉和韧带造成机械性损伤,尤其是难产、产程延长或胎儿过大时损伤更明显。多次分娩会进一步加重盆底组织松弛。产后早期进行凯格尔运动有助于恢复盆底肌力,严重者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

2、长期腹压增高

慢性咳嗽、长期便秘、肥胖或重体力劳动等导致腹压持续增高的情况,会使盆底组织长期处于高压状态,逐渐出现膀胱膨出、直肠膨出等症状。控制基础疾病、减轻体重、避免提重物等措施可缓解症状,必要时需使用子宫托或手术修复。

3、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盆底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流失,肌肉弹性下降,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加速这一过程。表现为阴道壁松弛、尿频尿急等症状。激素替代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配合盆底肌锻炼能延缓病情进展。

4、激素水平变化

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使尿道黏膜萎缩、盆底组织血供减少,导致尿道闭合压降低和支撑力减弱。可能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沉重感。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可改善症状,严重脱垂需行骶棘韧带固定术等手术治疗。

5、神经损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腰椎间盘突出或盆腔放疗可能损伤支配盆底肌的神经,导致肌肉收缩无力。表现为排便功能障碍和性交疼痛。神经电刺激治疗可帮助恢复部分功能,合并直肠脱垂时需行经腹直肠悬吊术。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应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每日坚持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出现明显脱垂或尿失禁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盆底康复治疗、子宫托或手术干预。定期进行盆底功能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喉咙很干燥喝水也干该怎么缓解